Events

Loading Events

Past Events › 賽馬會「小足.福」失胎支援計劃

Events Search and Views Navigation

Event Views Navigation

October 2022

講座 -「 難以言說的哀傷」 – 如何支援夫婦走過失胎的傷痛

October 12, 2022 @ 10:00 am - 12:00 pm
zoom

胎兒離世讓父母經歷著非一般的哀傷,這失胎的經歷既是「模糊性失去」(ambiguous loss),也是「不被認可的哀傷」 (disenfranchised grief)。縱使胎兒已離世 (physical absence),父母與孩子的心靈聯繫卻一直存在 (psychological presence); 另外,隨著孩子的逝去,父母的身份也往往像被奪走似的。在這哀傷歷程,夫婦兩人也有著不同的哀傷反應與應對方式,若這些情緒未能相互明白和妥善回應,將為夫婦的身心靈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。 本次課程希望能幫助助人專業人士認識失胎後的哀傷,以及有關善別輔導的介入技巧。 講座內容: - 經歷失胎後的哀傷反應特徵 - 支援失胎夫婦之善別輔導及介入技巧 講者: 田芳 Agnes TIN 註冊社工,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,並獲死亡學院士 (Fellow in Thanotology: Death, Dying & Bereavement, Association of Death Education & Counselling , USA)。現為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 中心教學顧問。從事善別輔導及有關之培訓工作 超過十年,有多年為喪親人士提供個人及小組輔導的經驗,曾撰寫各類有關善別輔導及生死教育 之書刊和教材。近年專注培訓工作,為不同專業團體 (如社工、護士、輔導員、教會事工、老師 等) 提供有關善別輔導、臨終關懷,與生死教育之專業培訓、工作坊、及講座等。 講座詳情 日期:2022 年 10 月12日(星期三) 時間:10:00am – 12:00pm 地點:活動將會在 ZOOM 進行(ZOOM Link 將於活動前一日透過電郵通知 ) 語言:以粵語進行 (部份內容以英語輔助) 費用:全免 對象:社工、心理學家、輔導員、護士、教會事工、老師、醫護人員等助人專業工作者 報名: https://hku.au1.qualtrics.com/jfe/form/SV_eKGyWhpG3KOjBS6 查詢:電話 (852)3910 2569 或電郵 ibms_swsa@hku.hk 陳凱欣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 有關計劃 賽馬會「小足.福」失胎支援計劃,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、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及香港明愛「恩遇」明愛失胎支援中心聯合舉辦,並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。計劃的願景是建立一個無縫和整合的支援,讓經歷自然流產的父母由醫院到社區,線上及線下,均護得全人的心理及社交協助,渡過失胎的哀傷。 捐助機構: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

Find out more »

February 2023

  “Pause and Breath” – Understanding Meaning of Life through Photography 「心在•自在」  –  照片悟人生

February 4, 2023 @ 10:30 am - 12:00 pm
Webinars
“Pause and Breath” – Understanding Meaning of Life through Photography

講座名稱  「心在•自在」  –  照片悟人生 人生,就是一趟旅程 ,沿途遇到的人和事構成了當中的風景。 途中,每個人都經歷悲歡離合的人生課題。 照片,把途中的風景紀錄下來,也凝聚當刻的思緒和情感。 當下,在照片中,探索心靈、陪伴和面對自己心的需要。 本次講座將邀請「心呼吸」創辦人常霖法師,透過照片,陪伴我們一同探索自己的內心,學習面對悲傷與失去,在這一刻與自我重新連結,重拾內心的自在。 講者: 常霖法師 俗名葉青霖,出家前為香港著名專業攝影師,香港理工學院(今理工大學)設計系畢業,在2009年放下俗世的名與利,到台灣跟隨果如法師座下,於2010年剃度出家。法師接觸攝影經驗超過50年,作品常見於各類傳媒及展覽,亦經常出版免費結緣的攝影及生活禪修專集,分享他的攝影和修行心得。近年經常以輕鬆易懂,融合生活藝術的方式帶領禪修活動,更創立「心呼吸」慈善機構,希望幫助多些人活出自在的人生。 講座詳情 日期:2023 年 2月4日(星期六) 時間:上午10:30 – 中午12:00 地點:活動將會在 ZOOM 進行(ZOOM Link 將於活動前一日透過電郵通知 ) 語言:以粵語進行 (部份內容以英語輔助) 費用:全免 對象:公眾人士 報名:https://hku.au1.qualtrics.com/jfe/form/SV_8G3LjAtYOoHEEzI 查詢:電話 (852)3910 2569 或電郵 ibms_swsa@hku.hk 陳凱欣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有關計劃 賽馬會「小足.福」失胎支援計劃,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、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及香港明愛恩遇 - 明愛失胎支援中心聯合舉辦,並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。計劃的願景是建立一個無縫和整合的支援,讓經歷自然流產的父母由醫院到社區,線上及線下,均護得全人的心理及社交協助,渡過失胎的哀傷。 捐助機構: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Message from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Event Name  “Pause and Breath” – Understanding Meaning of Life through Photography Life is a journey, the people and things you meet along the way constitute the scenery.…

Find out more »

July 2023

JC miscarriage workhop – Parenthood Pathways: Navigating Pregnancy and Adoption on 15 July and 28 July 2023

July 15, 2023 @ 11:00 am - July 28, 2023 @ 9:30 pm
zoom
JC miscarriage workhop - Parenthood Pathways: Navigating Pregnancy and Adoption on 15 July and 28 July 2023

講座名稱  生 •  育:探索失胎後的成家路 在生育路上遇到困難的夫婦,組成家庭的路途充滿挑戰與不確定,是繼續自然受孕還是領養別人的孩子?若選擇領養,血緣關係會否障礙我和孩子的相處?我還能成功受孕嗎?本次「生 • 育:探索失胎後的成家路系列講座」將透過分享本地領養程序和心路歷程,以及失胎後再次備孕的注意事項,幫助夫婦獲取相關的資訊,以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成家之路。   領養:生育以外的成家之路 失胎後,如何準備下次懷孕 日期: 2023年7月15 日 2023年7月28日 時間: 上午11點至中午12時30分 晚上8時至9時30分 內容: 領養的考慮因素 本地領養程序 領養過程的心理調適和同路人分享 造成失胎的主要原因 失胎後再次備孕的注意事項   講者:   葉盈章女士 前領養服務資深社工 林生&林太 領養父母 梁德楊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醫學院助理院長 (內地事務) 婦產科學系教授 地點: 活動將會在 ZOOM 進行(ZOOM Link 將於報名後透過電郵通知) 語言: 以粵語進行 (部份內容以英語輔助) 費用: 全免 對象: 公眾人士 報名: https://hku.au1.qualtrics.com/jfe/form/SV_egP9rJcZAoqepxQ 查詢:電話 (852)3910 2569 或電郵ibms_swsa@hku.hk 講者: 領養:生育以外的成家之路 葉盈章女士(Vivian) Vivian 生於香港,曾於加拿大居住數年。在她還是青年人的時候,已參加非牟利機構的義工服務,幫助未婚懷孕婦女及她們的孩子,其後更加入該機構作領養社工,後來升為單位主任。過去23年來,她一直致力於領養服務 — 從協助領養家庭渡過高低難關,到陪伴被領養者尋找過去身份,甚或為領養課題進行倡導工作。 Vivian 在有關兒童、領養、親職、尋根和依附關係的範疇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。她積極幫助和培育兒童及家庭,為他們提供敏感、合乎道德和關鍵的資訊。Vivian 和她的工作夥伴爭取每個機會,騰出時間並致力研究,為香港及中國的兒童、家長及專業人士提供必須的生活及家庭教育,包括性教育。   林生林太(KK & Winnie) KK 和Winnie 已結婚了15年,生活幸福。他們婚後已隨即展開生小朋友的計劃,但嘗試八年卻未能如願成為父母。機緣巧合下,他們認識了領養,經過深思熟慮下,決定透過領養,圓滿他們的家庭。於2015年,KK和Winnie經社會福利署申請領養,經過嚴謹的審查及程序,終於成功配對當時兩個月大的兒子。令人驚訝的是,兒子回家三年後,Winnie終成功地懷孕。他們是一個透過領養及生育組成的混合家庭。兩年前,Winnie接任樂兒會主席一職,連繫領養家庭,建立互相扶持及分享的小社區,與領養家庭並肩同行。   失胎後,如何準備下次懷孕 梁德楊教授 梁德楊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 (內地事務)和婦產科學系教授,也是胎兒醫學團隊的負責人。 1992年,梁教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,並開始於香港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婦產科專科培訓(1993-1999)和母嬰醫學專科培訓(1999-2002)。他於2007年晉升為同一部門的顧問醫生,於2009年12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臨床教授。 在2018年, 醫學院邀請梁教授擔任助理院長 (內地事務)一職。…

Find out more »
+ Export Events